给师弟师妹的一封信
致所有的师弟师妹:
转眼之间我就要结束研究生的生涯了,很开心我们能在短短的三年时光中相识。我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因为本硕七年时光这里度过。
回首往昔,觉得最遗憾的地方就是自己不善交际的个性让我错失了许多前辈的指导。
在这封信中我想给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下我浅薄的见识,希望能让你们对前路的认识更加清晰。
研究生共有三年时间,我们必须完成的事情很少,但是可以做的事情却很多。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如何选择哪些努力的方向以及应该付出多少汗水在其中,这就是接下来给你们的建议。
学术科研成果的发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领域竞赛的尝试与企业部门实践的工作是我认为在研究生生涯中最重要的四个方向,无论你们对未来有何种规划,上述话题都是需要去经历的。
# 学术科研成果的发表
这是作为研究生最需要完成也是最难完成的事情之一。完成这项任务,我们需要注意 研究方向 + 实验成果 + 发表标的 + 论文写作。
研究的方向之于研究人员如同球门大小之于球员,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能够让我们的成果可以选择的刊物、会议更多。 这个指标往往由导师和我们个人共同决定,如果我们对相关领域没有深入了解,大多还是由导师直接安排。
实验成果就完完全全体现于我们的学术能力了,首先需要大量阅读研究方向的参考文献,然后进行实验的设计规划(这部分是最难的),最后才是进行实验(考研我们的工程能力)。 这方面掌握dblp、google、scihub等学术资源检索知识,能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发表标的的选择是个很大的学问。 首先需要了解学术文章发表渠道的组成,比如sci、ssci、scie、ccf、期刊、会议等等名词的含义。我们就可以划分出满足毕业条件的标的。 之后结合导师、师兄师姐、同级同学、室友等人脉资源和个人的信息检索资源进行筛选,选择出更适合的发表标的。 其中需要参考命中率、投稿周期以及影响因子等指标。
最后是论文写作,这往往需要结合我们前二十年的 英文写作 + 语文写作 两大能力。 不得不说,这部分和个人的工程能力完全无关,如果你和我一样技能树点得很偏,那就得认真对待论文写作这个过程。 这方面的建议是,首先学会运用谷歌翻译、grammary等插件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如果对自己的英文写作水平还是没信心的可以考虑AJE、LetPub等英文润色机构。
如果 研究方向 + 实验成果 + 发表标的 + 论文写作 这四个要素里面有任意一个出了问题,很有可能面临文章被拒绝的情况。 这里我想和你们分享的是,如果你没有对自己的文章有绝对的把握,请相信你的导师。 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我的导师当初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指导与亲自发表的文章往往比我们深度阅读过的文章多得多。 导师虽然没有深度参与我们的实验工作,但是这正和决定文章是否可以发表的编辑和评阅人处于同一视角,甚至比他们还要专业得多,导师的建议就是更加细致的评阅人回复。
# 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研一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第二部分是和你未来方向相关的基础知识。我作为一个选择了就业方向的学生,第二部分主要是计网、OS和数据库这类计算机基础知识与C++、redis、jvm这类研发相关的语言工具原理。
对于第一部分的专业课程,由于大家的研究方向和工作方向不一样,这部分内容也未必会再将来被用到,但是如果有课程不合格会影响奖金与毕业。所以我建议大家在保证各学科发到标准的前提下凭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的择选。
第二部分的知识则和我们的科研成果与未来的工作方向息息相关。
- 其中像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多公司在面试时都会考察研发岗应届生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这些内容在本科时老师已经全部教过了,只需要我们复习即可掌握。
- 另一部分是业内的框架或者技术,这些内容不是找工作时必须被考察的,但是掌握其中的一两项会让你的求职之路更加顺利。切忌只学习怎么使用这些框架,而不深入其原理,或者把不熟悉的内容写入简历中,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没经历过工业界的项目历练,不了解这些技术也是正常的。
# 专业领域竞赛的尝试
专业领域的竞赛也十分重要,可以说行业对于这方面成绩的期待是普遍搞过对于学术成果的,因为专业领域的竞赛往往会用到更实际的技术。
这方面我尝试的不多,但是听说过的大体分为几种类型:
- Kaggle、天池或者操作系统设计这类工业项目竞赛,这种比赛的特点是产出项目比较实际,奖金优厚,含金量高。如果决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可以尝试去参加自己领域相关的项目竞赛,不止可以获得奖金和排名,每一次参加过程中产出的项目都可以作为自己秋招建立上的功勋。
- ACM、CCF这类算法、安全攻防的竞赛,这类比赛更加偏重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入门比较容易,不需要额外去学习过多的框架技术。能够在这类比赛中获得名次,对于自己的发展也会有很大帮助。
- LeetCode、牛客比赛。这类比赛是简易版的ACM竞赛,题目往往更加容易,但是这正是找工作公司会考察的难度范围。认真参加一场周赛带来的经验会远高于每礼拜零零散散的刷题,两者类似学生时代的模拟考和家庭作业。
我这里也给对算法头疼的师弟师妹一点建议:
- 不要停止做题,每天都要完成一道题目,这会影响到你这类能力的敏感度。让自己变得迟钝会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找回感觉。
- 如果没有头绪就果断看题解,理解后再把题目重做一遍。有很多知识点,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很多算法都是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不断更新的,对于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的类型,直接去了解学习才是更节省时间的选择。
- 对于做过得每一道题都要去思考最优解和多个解,并且思考如果下次遇到这类题型能不能用最优解解出来。
# 企业部门实践的工作
行业部门的实践工作,这是最后一点,但也是企业最看重的一点。因为如果你曾经经历过实习,就说明你曾经经历过企业的考察。对于实习的项目倒不是最重要的,哪怕你实习是做操作系统找工作选择了后端也无所谓。因为在两三个月的实习时光中,企业不会奢求你掌握他们需要的技能,他们更重视候选者作为一个个体是如何在新的环境中适应并且进行产出的。这不仅需要你的工作能力,也需要你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如果大家科研能力不错,早早完成了毕业目标,那么可以和老师商量一下是否有机会参加实习。即使导师不允许大家去实习,我建议也要去尝试寻找实习。实习所考察的内容和正式工作所考察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可能在这之前你什么都没准备,但是总所周知:ddl的前一段时间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如果你没参加过实习面试就直接找工作,那么你只有一次ddl的buff。但是你从研一就开始认真对待每一年的实习季,你就有3次ddl的Buff。二者的成功率可见一斑。
# 最后的一点话
我这两年多的研究生的经验大多都在上文中说明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都是不一样的,从学校走到社会的过程,就是从学生时代的单一赛道过渡到各行各业的不同征途,希望大家都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作为一个老学长,最后想给你的一句话是:只有珍惜当下的时光,才能把握未来的机遇。
Guanyuqian
2021-04-15